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政务微博政务微信“12369”网络举报平台 WAP版 网站地图
单位职责 领导简介
机关处室 直属单位
联系方式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开年报
政府文件 申请反馈
办理指南 在线申报
在线查询 公示中心
下载中心 在线咨询
网上调查 民意征集
在线访谈 您的建议
曝光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学习贯彻十九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专题学习交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踏上新时代环保事业新征程
发布日期:2017-12-21      来源:     作者:济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许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论述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对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精心部署。 

  一、总结成就,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大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集中体现为五个“前所未有”: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这是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讲,就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按照十九大绘就的蓝图,到2020年,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到2035年,要做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这既有建成美丽中国的要求,也有达到高水平生态文明的要求,这些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前进动力。 

  二、压实责任,精准施策,以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近年来,济宁市以党政同责、精准施策、科学监管、铁腕治污、问题导向“五个坚持”为引领,构建责任分明、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专家把脉、导则引领的治理体系,数据支撑、网格管控的联动体系,导向明确、压力递增考核的督查体系,自查自纠、多方联动的执法监管体系等“五大体系”,科学精准施策,压实环保责任,构建环保工作大格局,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翻身仗,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一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11月份,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8.8%,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均位居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前列。前三季度获得生态补偿资金2194万元,位居全省第3位。二是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南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连续15年得到改善,为全国14个水质良好湖泊之一。20个国控、省控断面均优于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三是顺利通过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在中央环保督察活动中,转办我市信访案件232件、占全省2.8%,列全省第13位,已全部按期办结,责令整改146家,立案处罚39家、罚款171万元;问责35人,约谈80人。办结省环保督察转办信访案件315件,责令整改166家,立案处罚47件、罚款270万元;行政刑事处理13人,问责170人,约谈35人。四是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发挥积极作用。建设市县乡三级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和部门行业监管平台,配备918名专职环保网格员,搭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动态数据库,对10000多个各类监督监测点位、38285家污染源进行全天候在线监控,建立起“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新型环保监管模式。今年以来,网格员共上报环保事件5.3万件,转办查处违规行为650起。五是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增长、民生福祉互促共赢。得益于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增长14%、41.4%、34.7%,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大气治理成果反映到民生健康上,全市呼吸道疾病患者较去年同期下降20%。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显著提升,实现了经济增长、生态改善、民生福祉的互促共赢,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及参与支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大幅提升。我市环保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市环保局被评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 

  三、补齐短板,直面困难,奋力实现济宁生态环境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虽然近年来全市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但受自然禀赋、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济宁地理位置特殊,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也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通道城市,做好环保工作责任更重、标准更高、困难更多、压力更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差距。部分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还不强,环保投入不足,治污设施建设不到位,技术改进跟不上;个别企业超标排污、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没得到彻底扭转;公众环保意识还不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参与度还不高。二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压力较大。济宁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传统产业奠定了我市的工业基础,同时也造成产业结构偏重、污染排放量大等突出问题。三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市煤炭、电力、化工等资源型传统工业行业和高耗能行业占比仍然偏高;能源消费结构还不够合理,目前仍是以煤炭为主;城郊农村及城中村散煤治理任务繁重,尚未建立全覆盖的清洁煤炭保障体系。四是环境质量改善成果依然脆弱。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小流域“治用保”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河流断面水质波动较大,不能长期稳定达标;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理还有待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刚刚起步,危废处置及监管工作比较薄弱;面源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四、聚焦目标,担当使命,大力推进济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契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保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坚持从严从实、立说立行、真改快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态济宁建设水平。一是严格落实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打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攻坚战。二是严格管控生态红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责任追究的红线管控制度体系。三是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攻坚战。认真落实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联防联控要求,深化“压煤、抑尘、控车、禁烧、增绿”措施。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面源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力保障重要水源地、河道水系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严格落实“土十条”,开展重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试点。四是加大生态环保考核力度。对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实行每月一考核、每月一排名、每月一通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生态环保考核评价体系。五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把各级环保干部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积极营造忠诚担当、通力协作、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环保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同时注意统筹协调与其他部门和企业监督和服务的关系,与上级部门各类督导检查的关系,单位科室同事间相互补台的关系,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敢于担当的环保队伍。 

  蓝图绘就,使命在肩。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环保人恰逢新时代的浪潮,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济宁市环保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学促干,干在实处,为济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我们环保人义不容辞的努力,为推进全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贡献力量。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365bet游戏网站 联系电话:0531-86106112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3377号,邮编:250101

网站管理:山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

Copyright 2012 sdein.gov.cn 鲁ICP备:0904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