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吹响了胜利前进的时代号角。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环保系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蓝图落实为路线图、施工图,以昂扬的奋斗姿态,不断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创新发展。
一、带头学思践悟,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
党的十九大精神博大精深、浩瀚深邃,其主线和灵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始终坚持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东营环保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原原本本地学,原汁原味地学,认真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带着问题学,持续深入地学,把思想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检视和改进不足,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联系实际学,结合本职工作,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联系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要求,做到融会贯通、学思践悟;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贯彻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的具体成效,转化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
二、紧贴时代发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讲,人民群众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环境优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近几年来,东营环保部门始终把解决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开展环保专项检查,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一是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始终把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作为首要目标,全力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着力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二是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坚持把水气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作为环保工作的统领,2017年投资62亿元实施了114项水气污染治理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解决环境问题,坚决打好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战、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水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引领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发挥环保倒逼作用,开展环保评级评价,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工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主体功能区划,推行化工产业布局“1+N”发展模式。四是严格环境监管执法。深入推进环境监管执法年活动,综合运用环保处罚“双罚”、重点环保问题提级调查、刑责治污等执法手段,集中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对违法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有力震慑了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今年1-11月,全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25%、7.5%、10.2%、8.2%,蓝繁天数273天,同比增加17天,居全省第5位;省控河流COD、氨氮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2.91%、34.32%,市控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明显改善。
三、永葆昂扬的奋斗姿态,不断推动全市环境保护事业创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浓墨重彩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东营环保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坚定不移地做好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让东营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一是通过绿色发展和空间管控控制源头污染。严格执行生态红线管理要求,凡是生态红线内的违规开发建设活动一律禁止,原有项目尽快退出;在其他区域,依据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区域各有关行业的规模限值,对化工、石化等高排放项目,逐步实施产能等量、减量置换,在置换中实现提质增效。持续深入开展“四评级一评价”活动,在原有化工、石化、橡胶轮胎等行业基础上,把造纸、火电、有色金属等行业纳入评级评价范围,通过周期性的评级评价活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二是综合整治工业园区大气污染。在全面落实“气十条”基础上,重点针对全市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的异味污染突出、环境监管难度大、大气污染防治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从2018年起针对单个工业园区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投资,彻底摸清企业污染物排放及园区空气质量状况,制定园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整体解决方案,建设运营园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对污染源治理采用“一厂一策”进行靶向治理,同时兼顾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解决环境监管压力问题,实现园区污染物持续减排、大气质量不断改善。
三是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坚持工程措施和技术路线相结合,统筹推进“三管网一小区”分流工程,即统筹规划截污主管网、沿路污水干线管网、连接小区的支线管网和小区、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用笨办法,下细功夫,把每一个小区、每一条管网全部画出图谱,列出清单,一条一条建,确保没有遗漏。同时,进一步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确保入河水质达到五类水标准。高标准建设生态湿地,重点推进东七路、溢洪河等生态湿地工程,进一步提高河道养护净化能力。加快构建黄河水东营循环体系,通过广利河、溢洪河、刁口河,将黄河水分流入海,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四是加强环保机构能力建设。结合环保垂改工作,统筹谋划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建设,尤其是配强配足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确保执法监管到位。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及时准确地预测重污染天气的形成与影响,为后续应急处置提供支撑。建设东营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指挥中心,构建起市、县、乡三级综合监管纵向贯通、行业监管横向覆盖的统一监管平台,实现现场执法、网格监管、平台指挥三位一体。
五是深化环保体制机制改革。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契机,研究建立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污染源执法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修订完善全市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基础上,研究建立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市级环境保护督察试点,强化对县区、市属开发区的督察、巡查,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