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做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在学懂上下功夫,更加系统地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
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以“把重大问题弄清楚,把具体措施定科学,把能力水平提上来”为目标,认真组织、下发通知、制定方案、系统学习。一是规定动作不走样。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十九大开幕式现场直播、省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部署动员大会。组织个人通过微信、网站、报纸等多种途径学习了十九大精神。我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和市委组织的市管领导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班,并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进行了集中宣讲辅导,做到了“集体学”“个人学”等规定动作不走样。二是自选动作有特色。开展“走出去学”和“研讨学”两个自选动作。“走出去学”到浙江大学举办了为期一个周的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这是建市以来首次也是威海市环保系统成立以来首次,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整体规划,纳入市委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的大框架和大盘子当中的高层次、高水平培训。“研讨学”组织各区市环保局、市局各科室和直属单位有关干部职工围绕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就各自领域、各自区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行交流发言,做到把问题找出来、把根源弄明白、把思路研究透,为谋划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弄通上下功夫,更加准确地领会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在深思细悟、融会贯通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全面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一是认识更加深刻。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目标。这是党中央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是思路更加清晰。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过去是盼温饱,现在是盼环保;过去是求生存,现在是求生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讲,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是目标更加明确。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到2035年,要做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四是责任更加重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环保部门责无旁贷,应当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争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
三、在做实上下功夫,更加有力地推动威海生态环保工作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威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2017年,威海市环保局党组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按照省厅党组的指导,以“政治上忠诚老实、工作上奋发有为、经济上清正廉洁”为总要求,攻坚破难、爬坡过坎,全面打好大气、水、自然保护区、环境监管“四大战役”,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自然保护区问题完成整改,荣成市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空气质量有望在全省唯一连续两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与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相比,环境保护领域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与开发利用不足之间的不平衡。二是环境质量改善程度与环保工作力度之间的不平衡。三是城市整体建设与环境保护投入之间的不平衡。四是环境质量要素上,大气质量领先与水、农村环境落后等要素之间呈现不平衡。五是环保管理环节上,源头审批严格与全过程监管、执法、监测宽松之间的不平衡问题。2018年,我们将按照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新部署新要求,贯彻落实威海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加快建设更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之城”的部署和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要求,严格按照王安德厅长全省环境保护“13691”工程部署,全面实施威海市环境保护工作“1233”战略,加快推进更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之城,推动威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开拓新局面、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1”即树立“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的总体目标;“2”即实施“环境质量与环保工作双领先”战略;第一个“3”即继续坚持队伍建设“政治上忠诚老实、工作上奋发有为、经济上清正廉洁”的要求;第二个“3”即“抓重点、强短板、补弱项”三大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抓紧编制并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规划,加快所辖区市的创建工作,争取利用3年的时间创建全省首个地级示范市。二是巩固大气环境质量。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开展污染源解析。在20个重点镇(街道、开发区)建设空气子站。继续加强“散乱污”企业和小燃煤设施自查自纠,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开展臭氧前体物综合整治等工作,继续坚持“超标自动预警、旬月季通报、大气网格化监管、现场巡查”一个机制三项制度,确保顺利通过大气专项督查,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继续稳定达标。三是提升水环境质量。抓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彻查水源地违法违规行为,在区市跨界河流建设水质自动监控断面,进一步加强入海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加快开展母猪河湿地建设,指导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村污水治理,确保通过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专项督查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督查。四是夯实土壤防治基础。按要求设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提高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建成全市首个固体废物综合物处置中心。五是打好环境监管攻坚战。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监管,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作用,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智慧环保”建设,将自动监控、视频监控与网格员现场调查结合起来。严格执法,严厉处罚违法行为。加强与司法部门联动,及时移交涉嫌犯罪行为。将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的标准和要求,完善长效机制建设,以严格的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迎接好全省环保督察。六是筑牢环保制度基础。建立由同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生态环保委员会,落实好党政同责及部门的一岗双责。加强项目审批管理,从源头将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项目拒之门外。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进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加大环保宣教力度,建设生态体验中心。完成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组建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强化环境信访案件交办查处。全面加强从严治党,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驰而不息抓作风,锲而不舍转作风,坚决彻底整改“七个有之”问题。大兴学习之风,围绕岗位职责所需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养,解决本领恐慌,打造一支“政治上忠诚老实、工作上奋发有为、经济上清正廉洁”的环保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