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政务微博政务微信“12369”网络举报平台 WAP版 网站地图
单位职责 领导简介
机关处室 直属单位
联系方式
公开指南 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公开年报
政府文件 申请反馈
办理指南 在线申报
在线查询 公示中心
下载中心 在线咨询
网上调查 民意征集
在线访谈 您的建议
曝光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学习贯彻十九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专题学习交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以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推进环保工作
发布日期:2017-12-28      来源:     作者:德州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 华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环保工作者要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并结合环保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揭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更加明确和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事业中的战略地位。不管是人民的幸福还是民族的复兴,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基础。作为环保人,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正加快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李干杰部长将其概括为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等五个“前所未有”。中央环保督察作为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一项重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举措,真正起到了提升环保意识、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设美丽中国。山东省环境保护“13691”工程谋划,涵盖了理念、主线、责任、措施、目标,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各级各部门都应当不折不扣坚决落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历史机遇。 

  二、知行合一,自觉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环境保护是民生工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抓班子、带队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对干部素质提出的五个“既要又要”的新要求,建设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环保干部队伍。 

  (一)做到“三个自觉”,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要求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实质,努力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融会贯通,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自觉,全面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把对党的赤诚和忠贞融入环境保护事业,把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探索新时期基层环保新路的生动实践。 

  (二)做到“三个坚决”,认真贯彻厅党组工作部署。能否将上级政策贯彻执行到位,已成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因素。作为市级环保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厅党组各项决策部署,凡是厅党组提倡的坚决响应,凡是厅党组决定的坚决执行,凡是厅党组禁止的坚决不做,与厅党组保持高度一致,上下同心、凝神聚力。 

  (三)培养“三种能力”,提升环保队伍素质。一是学习能力。立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职能定位、特点规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切实提高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当前,要把系统学习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带着信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学习,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二是干实事的能力。形成“严、真、细、实、快”的干事氛围,下真功夫、下苦功夫、下细功夫、下硬功夫,做“战士”不做“绅士”,把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敢于担当的能力。在工作中不被困难、挫折、责难吓到,做到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挑战敢于挺身而出,切实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 

  三、科学谋划,一以贯之地推进环保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德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厅部署要求,科学施策,标本兼治,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今年1—10月份,PM2.5同比改善11%,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位居第八。全市五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21项全指标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12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一)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主任,并亲自分管环保工作。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市级领导的牵头职责;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明确行业部门的监管职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明确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属地管理职责;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排污企业的主体责任。有效解决“谁牵头、谁监管,谁负责、谁来办”的问题,破解压力传导不够与工作统筹不足的矛盾。 

  (二)坚持从严从实、快办快结,全力做好环保督查整改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一线督导整改,提出“快速办理、措施到位、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三同步工作法”,快速转办、督导、核实、上报案件办理情况,综合施策,狠抓整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环保部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交办问题压茬落实。 

  (三)坚持自查自纠、以查促改,全面摸清环境隐患。开展污染源状况摸排核查工作,进行“饱和式”检查整改,抽调市县环保部门精干力量开展地毯式、CT式检查,全面掌握各类环境违法问题,实施清单式管理,建立“市挂牌督办、县市区限时整改”的工作机制,提前自行消化问题,为全省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坚持因地制宜、乘势而为,借力环保督查推动产业升级。坚持把各类督查作为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引导企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德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8%。同时,产业结构实现持续优化,工业结构调整呈现“一升一缓”。前三季度,德州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增长16.8%,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1%,增速明显放缓。 

  下一步,德州市环保系统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坚决打好大气、水、土三大攻坚战,以环境标准、环保要求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双赢,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一)筑牢思想基础,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市生态环境委员会统筹协调、督导考核作用,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两个责任”,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 

  (二)坚持目标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大气治理方面,进一步加强扬尘治理和机动车管控,深入推进错峰生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水环境治理方面,持续推进五条主要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程,确保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方面,扎实开展土壤污染源调查,进一步强化危固废管理,确保环境安全。力争到2020年,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明显改善。到2035年,我市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三)强化执法问责,持续保持环保高压态势。坚决打赢与传统思维习惯、既得利益和慵懒作风的“三个博弈”,坚决做到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两个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加大部门联动、行刑衔接和综合执法工作力度,提高环境案件处罚率、媒体曝光率和问责率“三个率”,提高环境违法的经济社会成本。市、县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建立常态化的环保追责问责机制,让问责利剑时刻高悬。 

  (四)提升管理能力,为环保科技年打好基础。将2018年作为德州市环保科技年,全面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一是强化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更加规范、更加广泛的环境监测网络。二是积极组建环境规划研究院,发挥好“一市一策”课题组带动作用,为下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完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注重依靠科技手段,提高队伍专业能力,压实基层党委政府责任。四是强化队伍建设,突出人才培养,结合垂改工作提升执法队伍综合素质,解决好干部队伍能力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五是建好用好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德州市环保系统有信心、有决心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让蓝天白云常驻鲁北大地,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山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365bet游戏网站 联系电话:0531-86106112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3377号,邮编:250101

网站管理:山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技术支持: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

Copyright 2012 sdein.gov.cn 鲁ICP备:0904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