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作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博大精深,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厅生态处全体党员集中收听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利用每周五的党支部集体学习时间,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十九大精神,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和环保厅党组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围绕全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全省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前进。
一、将环保行业扶贫工作牢牢抓在手里、扛在肩上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确定的必须坚决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按期实现。贫困村饮用水源保护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山东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关系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政治任务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如愿。我们环保系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能有半点马虎。一是制定了《365bet游戏网站关于加强贫困村饮用水源保护,深入推进环保行业扶贫工作的意见》,作为全省扶贫开发23个工作意见之一印发各市实施。在制定《2017年山东省环境监测方案》时,将饮用水源地水质作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因素,纳入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范围,以村庄为点位布设单元,有序开展水质监测。新修订了《365bet游戏网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农村饮用水源地纳入全省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加强了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管控。二是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根据《山东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日供水1千吨或服务人口1万人以上的饮用水源(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县)保护区划定方案,已履行规定程序经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复完毕。三是开展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防护工程建设,2016年以来,共为有关县(市、区)拨付专项资金8702万元,并逐一落实到每个水源地,省定7005个贫困村及200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需要保护的1584个集中式水源地,防护工程项目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四是综合整治饮用水源汇水区内贫困村庄生态环境,全省20个脱贫任务较重的县(市、区)中,我厅利用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先后支持其中12个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了脱贫重点县的人居环境水平。第二轮行业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以南水北调沿线和重点水源地周边为重点,淄博、枣庄、烟台、潍坊、济宁、泰安、临沂、德州、菏泽等市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970个省定贫困村开展以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收到较好成效。
二、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划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指标约束,将各类经济社会活动限定在红线管控范围以内,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红线的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可持续发展留做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资源,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宽广的历史视野,强烈的责任担当,深邃地现实思考。我们在《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基础上,按照国家最新要求,积极谋划、认真组织,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及勘界定标工作不断推进。一是共同承担好牵头工作。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共同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相关工作。7月18日,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同步收听收看了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12部委贯彻落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视频会议。二是建立省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及勘界定标工作协调机制。联合省发展改革委报请省政府批准,成立由分管环保工作的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环保厅和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省环保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厅、林业厅、气象局等部门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级领导小组;成立由省环保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主管处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办公室,同时建立联络员制度。目前,正按照程序报批。三是编制我省《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及勘界定标工作方案》,已按照省直有关部门修改意见进行了完善,正按程序批准印发。四是筹备召开省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及勘界定标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相关会议,筹备组织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及勘界定标技术培训,确保按照国家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我省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和勘界定标工作。
三、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禁养区关闭搬迁。联合省畜牧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促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禽养殖禁养区关闭搬迁工作的通知》等一列文件,指导各市完善“三区”划定方案,大力推进禁养区关闭搬迁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列入省委、省政府《2017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攻坚方案》,制定了《山东省畜禽养殖禁养区关闭搬迁实施方案》,建立了调度、通报、督办、检查制度,环环相扣,确保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今年8月,联合省畜牧兽医局,分成3组,对17地市禁养区关闭搬迁工作进行了为期4天的现场督查。为稳妥推进关闭搬迁工作,省畜牧兽医局、省环保厅、省财政厅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稳妥推进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的通知》,坚持疏堵结合、统筹兼顾,在做好关闭搬迁的同时,帮助养殖场户解决畜禽、设备处置和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全省禁养区已累计关闭搬迁4.6万余家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完成率99.4%。二是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对中央资金项目采取县级自验、市级复核、省级考核验收的程序,层层把关,聘请第三方机构,组织财务、工程、监理等相关专家,参与项目考核验收。省级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用于购买社会化服务。将考核结果作为切块因素纳入对各地进行后续资金支持的参考范围。对不能按期完成当年任务的,扣减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额度,对超额完成的,加大上级资金支持力度。今年10月抽调骨干50余人,分成5个检查组,组织了全省规模的大检查,极大地促进了工作任务落实。三是积极开展农村畜禽养殖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试点工作,2017年,选取烟台牟平区、潍坊寿光市、济宁任城区、德州齐河县、滨州阳信县等5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四是持续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方针,从政策引导、宣传教育、责任落实、执法监管和综合利用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秸秆禁烧目标责任制,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到部门、人员、任务、措施、奖惩“五到位”。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从9月20日至11月20日,我省疑似火点共22个,较去年同期减少82%。
四、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是经中央批准,环保系统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创建活动,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指导和鼓励各市、县(市、区)、乡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试行)》,为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曲阜市、荣成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区)7个、生态乡镇560个、生态村6个;建成省级生态市1个、生态县(市、区)23个、生态镇592个、生态村580个。
下一步,厅生态处将在省环保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档升级、加快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勘界定标工作、继续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环水有机农业,自觉做好我省生态文明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