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不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工作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省建设项目环境评审服务中心全体成员认真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报告讲话,并根据省委省政府与省环保厅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党的十九大报告进行了深入系统学习。
一、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牢记工作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方面,过去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今后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科学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是环保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根本遵循。
作为省环保厅的直属事业单位,要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的重大意义。不忘初心,牢记环保工作使命,在今后工作中,一如既往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厅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中心全体成员,继续发挥好中心的技术力量,为全省环评技术评审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等方式,克服人员编制少、评审项目多、工作任务紧等实际困难,为全省建设项目从源头上控新增、以新带老减存量、清理违规项目等方面做好技术支撑和咨询服务等工作,为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单位作风建设
按照十九大报告全面从严治党基本方略的要求,中心将继续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通过作风建设带动单位业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今后工作中,中心将强化各项纪律监督和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技术评估工作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坚持依法评估、科学评估、廉洁评估、高效评估的工作遵循,实事求是、独立、客观、公正地对项目做出技术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有效规范建设单位的环境行为,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才能为全省环境质量改善源头控制发挥积极作用。
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单位作风改进的先导。评审中心结合技术评估工作实际,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具体要求。坚持“三有”服务,即 “进门有笑脸,坐下有水喝,办事有回音”,开展阳光评估,限时评估,高效评估,改进为民服务的作风。坚持忠于职守,善于学习,敢于担当,敢打硬仗,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积极向上,廉洁奉公,改进生活作风。
三、围绕工作主线,以钉钉子精神将十九大报告对环保工作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强化环评技术评估,坚决把好环境保护第一道关口。按照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的环保工作主线,深化环评技术评估工作,为建设项目的审批提供技术支持。一是从源头上抓好污染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项目,按照调结构、控新增等要求认真评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造成环境重污染的项目,要敢于说不,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减缓新增污染对环境质量改善造成的压力。二是把好环境安全第一道关口。加强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审查,从风险源识别、环境应急预案、风险应急措施、应急监测能力、应急演练等诸环节进行全面、细致、深入评估,完善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筑牢污染事故第一道防线,减少和减轻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三是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技术评估的宗旨。将技术评估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把关与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关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我省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新贡献。
做好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工作,为排污许可证申请与发放提供技术支持。根据规划,排污许可将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实现对固定污染源的“一证式”管理。目前中心已经配合部评估中心完成排污许可证培训5期,行业涉及火电、化工、制革、印染、电镀、焦化、水泥等12个行业,累计培训环境管理人员和企业环保管理人员近2000人,为排污许可证核发,企业填报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下一步中心还要根据省厅相关要求,进一步做好环评与排污许可的衔接工作,按照环保部“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核定建设项目的产排污环节、污染物种类及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等基本信息;依据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等管理规定,按照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导则等技术文件,严格核定排放口数量、位置以及每个排放口的污染物种类、允许排放浓度和允许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自行监测计划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主要内容,实现两项制度的有效对接。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深刻揭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有作为,值得我们付出全部心血和竭尽全力为之长期不懈奋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主力军,环保部门责无旁贷,争当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排头兵,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坚定不移按照全省环境保护“13691”工程谋划,着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努力让齐鲁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充分展现绿色、生态、美丽山东新形象。